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殷敬伟院长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体会
【2019年3月3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水声工程学院院长殷敬伟认真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并于10月7日上午与学院领导班子一同分享了学习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以“斗争”为题的重要讲话,在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当下,充分展示了党和国家的斗争意志和斗争自信。作为党员干部,倍感责任重大,更要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忧患意识和斗争能力。
一、要深刻认识到斗争就在身边,增强忧患意识
斗争是全方面的,习总书记列举了5种必须坚决迎战、且必须战而胜之的“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当下、未来三个时间维度强调“斗争”,并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科技创新领域的风险挑战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环境下让我们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经济全球化、产业链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我们想要的科技成果可以随时买到,有时甚至不惜成本都买不到。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永远是国家科技创新的立足之本,科技的斗争已经成为每个国人身边最直接能够感受到的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体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我们在前进中面临的风险只会越来越复杂、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让我们充分认识到斗争错综复杂、斗争长期艰巨、斗争就在身边。斗争是躲不掉的,不会因为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要敢于面对斗争、坚持斗争,只有丢掉幻想,主动投身于到各种斗争中去,以滚石上山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斗争到底,才能抢占先机、“智”胜未来。
二、要把握斗争变与不变的本质规律,清晰斗争任务
斗争的变与不变。变的是环境、形式和任务,不变的是斗争,我们共产党人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该斗争的就要斗争。进行伟大斗争,首先不能忘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要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
“斗争哲学”这是毛主席对人类、自然界和思维领域本质规律的高度概括,我们要深刻认识斗争本质、斗争原则,在“变与不变”中凸现斗争本质所呈现的规律,在“变与不变”中依靠见微知著能力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在“变与不变”中探寻掌握斗争“智”胜机理。“智”,体现的是斗争艺术,是对原则问题上的寸步不让与在策略问题上的灵活机动的辩证统一。
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深刻把握斗争规律,强化斗争精神,坚持战略判断与战术决断相统一,勇于担当作为,靠前指挥,从规律的高度看待斗争过程、从伟人的事迹中学习斗争方法、从历史的角度中总结斗争经验。
三、要提升勇往直前的斗争实力,增强斗争本领
如何做到斗争起来有底气、有力量、有本钱?斗争是需要实力的,但凡是斗争,必然都需要雄厚实力。
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同时,也要增强我们斗争的实力。这就要求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一个国家的强大与进步,软实力的基础上,硬实力最终取决于科技。事实证明,军事落后会挨打,科技落后同样会挨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政治、经济、军事的硬拳头,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技术靠买是买不回来的,只能靠自主。但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核心技术有限,在诸多领域面临着“卡脖子”问题,而“卡脖子”问题根子在基础研究薄弱。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科技决胜未来,登顶技术巅峰,求人不如求己。“颠覆性技术”写入了十九大报告,进一步体现了国家对自主创新的重视,诠释了我们实现弯道超车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