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English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旧站栏目 - 新闻动态(备份) - 正文

新闻动态(备份)

水声工程学院党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三次集中研讨

日期:2019-10-22      点击数:




水声工程学院党委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三次集中研讨

20191018日上午8:30,水声学院党委在水声楼304会议室以“围绕“双一流”建设,推动内涵式发展“为主题,进行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三次集中研讨。

研讨会上,副院长周天同志做了主题发言,他在发言中谈到大学是一面反映国家历史与民族性格的镜子。近现代中国历次高等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育显示,只有实事求是,紧密联系本土实际,才有可能真正建成本土的话语体系,并有效指导高等学校办学实践。我们既要积极借鉴国际一流的办学标准,更要坚守中国的价值取向;既要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文化,更要宏扬中国的优秀文化;既要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优秀人才,更要培养国家建设的紧缺人才;既要研究全球前沿问题,更要研究当代中国问题。

会上其他成员结合前期学习情况开展交流研讨。

党委副书记王嘉男表示:“双一流”建设,即引导和支持具备一定实力的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瞄准世界一流,汇聚优质资源,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加快走向一流。通过对标世界一流的标杆管理,经由培养一流人才和产出一流成果的发展路径,实现加快走向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这一举措符合中国高等教育当前实际,强调战略引领、突出绩效原则、鼓励改革创新、避免重复交叉、提高集成效益。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由起步到发展历经百余年,现已形成了明确的、有中国特色的、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同步的理念、目标和方向。从学习、借鉴、融合,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从提升高等教育数量和规模,到提高教育质量和优化教育结构,“双一流”高校和“双一流”学科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历史阶段。中国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要求不同类型的高校需要承担不同的教育职能。层次清晰、功能分配合理的教育结构是保障高等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从外延式、综合性、大而全的发展逐步向内涵式、特色性、专而精的办学模式转型,对于高校而言,办学定位和顶层设计是办好“双一流”大学、“双一流”学科的重点和关键。

副院长汪生泉谈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就是要办出中国特色,办出世界水平。对于双一流学科建设,从国家到学校,我们的科研体制、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不够,与一流大学不匹配,与一流学科不匹配。应建立快速高效的体制机制以适应学院一流学科的要求。一流学科建设也存在比如重申报,轻建设这样的问题。双一流建设停留在制定指标,发发表格,统计收成这样一个表面上,对双一流学科投入不够,一切都用“统筹”两字掩盖了,是否有双一流这个提法,完全一样。营造人人想干事,团结合力干成事大的环境,对学校的一流学科建设至关重要。

重点实验室主任朴胜春认为教育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学院内个别博士研究生近期出现的问题,表明我们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不足,我们不仅要教育学生先进的科学技术,更要给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建国70年,我们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各个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老一辈艰苦奋斗的成果,包括钱学森、邓稼先等众多的科技工作者,我们双一流建设就是应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新时代的“两弹元勋”。“双一流”建设应从教师做起、从自身做起。“打铁还需自身硬”,“双一流”建设的基础是教师,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成为“一流”教师。

院党委书记于兴武在总结发言中讲到,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是党和国家对高校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 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一系列要求,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水声工程作为学校“三海一核”特色优势学科,拥有一支以两位院士领衔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如何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进一步明确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健全对人才培养工作考核的有效办法。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985”高校毕业和海外高校留学进修教师比例,增强教师队伍整体实力。要做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师政治素养,吸收优秀教师加入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