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学弟学妹们,大家好。我是来自16级531班的刘伟陆。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的成长故事。这是我经历的第三次故事会,之前的两次成长故事会,我的身份分别是:观众、工作人员,今天也算是圆了自己的一个小梦想我站在了台上,成了一名演讲者。从台下、幕后到台前的一步步,不仅仅是我在成长故事会的写照,也是我大学生活中各个生活的写照。今天我想通过三句诗词来讲述我送给大家的锦囊妙计。希望我的分享能够让大家有所收获。
梅花香自苦寒来
初入大学时,我和你们一样,仍保留着应试教育思维的我秉着“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思路在大学的各条战线上奔波:科技创新上加入了DSP社团、E唯协会、参加了校学生会、水声团委的面试,加入了数学林社团,哪个社团活动中都能见到我的身影。同时奋战在各个战线上的我,一个学期下来,不仅奖学金没有拿到、优秀学生干部也没有我、包括我胸有成竹的德育分都一样惨不忍睹。我开始反思自己,觉得自己应该专注的去搞一件事,现在这样不行。所以,从大一下学期,我改变了思维,退出了数学林社团,开始有选择的参加活动,把重点放在科技创新竞赛方面。
接下来的故事,各位可能会猜得到,只在科技创新上奋战的我,开始参加了一个比赛,取得优异成绩之后,一路平坦,在各个大赛中取得很牛的奖项…很可惜,你们只猜对了开头,没猜对结尾。我在2017年东三省数学建模竞赛中和队友们获得了省级二等奖的成绩,这个成绩让我沾沾自喜。当然,自喜带来的必将是“自闭”。接下来一年多的参赛经历确实是灰色的。
2017年的电子设计竞赛,我因为身体原因弃赛;2017年的数学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美国数学建模竞赛全部折戟;2018年的TRIZ创新方法大赛也倒在了国赛盲审阶段;我已经记不清这段灰色的时间里我有参加过多少次比赛,我只记得这些比赛的结果是相同的——参与奖。
其实,我这样的经历并不是独一无二的,绝大多数参加科技创新比赛的同学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那最终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在于哪呢?
坚持!!!
在我一次次失败的时候,身边已经有很多人逐渐退出了,有的回归课本,决心奋起直追争取学优保研;有的开始娱乐模式,坐等大三下突击考研。而我选择继续坚持,但是,一味的坚持只能是头破血流,在坚持的同时还要有反思精神,我开始回想自己所参加过的每一次比赛,找出失败的原因在哪。
2017年参加的数学竞赛和两次数学建模竞赛,我的问题在于过于盲目跟风,大家都组队我也就跟着参加,根本没有真正的理解这几个比赛的意义在哪;而2018年TRIZ大赛的失败原因在于我没有懂得合作的意义,一个人完成申报书的撰写、PPT的制作和作品的答辩,兼顾过多反而样样不精。还有很多这样的可以反思的事和收获的道理,这些也成了我在这条路上前进的动力。
今年,我在参加挑战杯时,这些积累的经验帮助我完成了我可以对这个比赛应对自如。挑战杯从3月开始到7月结束,我们在坚持修改与不断反思中度过。大家可以看到我PPT中所展示的,这是我和我的主力队友的聊天截图,第一张她给我发修改版PPT时是凌晨3点19,第二张她给我发提神醒脑的趣味链接时是凌晨3点57。就在前几天我和我的同学聊起比赛那段日子时,我回忆到曾经有连续半个月没有去食堂吃过午饭,基本以面包牛奶和汉堡可乐作为中午饭,因为可以边吃边看申报书。当然这里要说的是,午饭很重要,半个月的高热量食物也送给了我现在难以甩掉的大肚子。虽然那段日子过的很苦,但是在完成答辩的那一刻,这些经历都成了自己最值得回忆的瞬间。
通过我的经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大学生要学会坚持。承受的住失败,才能拥抱成功。切莫在自己喜欢的路上半途而废。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我的本科生活,让我学会的还有合作。
进入大学后,我们慢慢的可以发现,我们在任何领域都不会再像高中那样单打独斗了,那时的我们生怕同实力的同学比我们考得好;而现在,我们做实验分小组、完成大作业也分小组、参加比赛还要分小组。这就是再告诉我们,高考以后,单打独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单打独斗的成功率也越来越低了。所以只有懂得合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我们才能做成自己想做的事。
有幸的是,在我大三学年,我组成了我最珍惜也是最得意的“铁三角”。铁三角的另两角,一个是我上文提到的我挑战杯时的主力队友温佳妮,另一个就是同样在今天分享了故事的李卓然。我们在学生工作上是伙伴,合力完成了水声团委创新创业方面的任务;在比赛中是队友,成功取得了电子设计竞赛的国家一等奖。比赛中技术“巨擘”李卓然是队长,所以我们电赛的故事留给卓然学长来分享。工作上我算是队长,所以我要分享的是我们工作中的故事。我们三个起初也没有后来如此的熟悉与默契。默契来源于我们的总结大会,我们的总结大会地点很固定——烧烤店,一段时间工作结束后,我们会在烧烤店小酌一番,反思最近工作的弊端顺便吐槽最近身边的烦心事。每次大会过后,我们的工作都会更有效,心情也会更加舒畅,良性循环中,铁三角的框架也就初步形成了。默契的组合让我们更有自信的面对终极考验——承办TRIZ杯。近一年的磨合,我们这无话不说的铁三角已经拥有极强的战斗力。面对TRIZ杯100多所学校,1800余件作品的材料整理工作,我们三个带着十几个学弟学妹以流水作业的方式快速高效的完成了文件的下载、核查与分类,确保了比赛盲审的顺利进行。在整个TRIZ比赛承办阶段,面对一个又一个突然的任务,我们没有退缩,有条不紊的完成着,我知道学弟学妹会想哭,但是由我们三个带头,从来没有人会推脱任务。那段时间里,我有着做独立团团长李云龙的错觉,不论任务看起来有多难以完成,我们铁三角都能带着大家以“嗷嗷叫”的气势去完成。一点多关电脑,七点起床上课的日子并不是一天两天。但是懂得合作的我们并没感觉厌倦,而是每天都充满斗志。
横看成岭侧成峰
如果说科创比赛是一座山,那么我的一次观摩经历则让我跳出了思维定势,对这座“山”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2018年的第四届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在厦门举行,我有幸成为学院厦门观摩团的一员走进美丽的厦大、走进高手如云的赛场,观看金奖争夺赛。比赛中,我因目睹了水声学院首次夺金而热血澎湃,也从一组组答辩队伍的组成中发现了我从前未曾注意的事儿。在金奖争夺赛中,极少的团队会采用单人“答”+“辩”的形式,而是将答与辩分开,多人分工合作完成,对啊,从没有人要求必须一人代表团队完成整个答辩啊。回到学校后的我在后续的参赛过程中开始借鉴这种方式,在挑战杯校赛答辩过程中我和队伍中张哲铭合作答辩,我主答,他主辩;在挑战杯省赛的答辩中我和队伍中的温佳妮合作答辩,我讲她放,这一模式防止了我在答辩过程中由于PPT播放而造成的思维中断,让我的答辩可以更流畅。同时,在撰写申报书和制作PPT时,我也不再一个人完成,我们在完成申报书初稿时采用一人一稿的方式,将每个人对于作品的理解单独成稿,再聚在一起讨论谁的措辞会让作品更好的让大众接受,哪一个角度会更有竞争力。改变策略后,我们在校赛盲评和答辩两环节中,我们队伍两次获得信息通信组的第一名,今年5月在哈商大的省决赛中,我们获得省一等奖并成为水声学院唯一一组进入国赛的队伍。
所以,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当你困惑陷入瓶颈的时候,跳出固有的思路,你也许会看到真正的“庐山”
在我比赛的过程中,学院各种政策无疑给予我莫大的支持,本科生导师制、科创讲师团等一系列的制度成为了我们本科生创新创业的助推器。有着更加完善的培养制度加上我分享给大家的三个锦囊妙计:“坚持+反思”、“合作”、“跳出思维定势”,我相信在座的19级的学弟学妹们定可以把我们“拍在沙滩上”,期待更精彩的你们。
谢谢